流水至坚——“高校思政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人物”徐艳玲教授的先进事迹-米乐平台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新闻

流水至坚——“高校思政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人物”徐艳玲教授的先进事迹-米乐平台

发布日期:2014-06-06    作者:     来源: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3年度影响力人物”推选结果,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徐艳玲教授获此殊荣,并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名“影响力人物”入选者。
  多年来,徐教授勤耕不辍,硕果累累,受到广泛关注与高度认可,成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理论工作者“百人工程”入选者,山东省首届“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学术带头人”入选者,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徐教授兴趣广泛,专业精深,从一位擅作诗文的青春女生到成绩斐然的的学术带头人,她经历了一位女性成长的不凡的心路历程,从中,你可以深刻地领悟到“流水至坚”的真正意蕴。
功崇惟志,天道酬勤
  徐艳玲,曾是个挚爱作诗的山大女生,一番番社会改革,一个个扎实的脚印,一段段不凡的人生,经过这个女孩的陈酿,升华为一部厚厚的诗集《流水至坚》(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正是这部诗集的诞生,勾勒出了她自己风格的独特性,标志着一位婉约、朦胧而又充满现实主义女诗人的崛起。细细品味这部诗集,人们会依稀可辨这位诗人的青春岁月,由衷赞叹这个从农村走进大学的女孩子学业之勤奋,为人之淳朴,对生活之热爱,对哲理之感悟,更有其中投射出的一位女性特有的最纯真的温柔与美丽。
  诗人的气质没有滞留反而助升了专业精进的步伐。1992年到1997年,徐艳玲一鼓作气地完成山东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学院硕博连读,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获得博士学位。接着,于次年出版了她第一本个人专著《整合发展:当代中国发展新视角》,因其视野开阔、理论精到、体系严密等诸多优点,受到了赵曜、赵明义教授等学术界前辈的高度称赞。经过积累和酝酿,2002—2005年,她开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与社会主义”,以及教育部十·五规划第一批项目“马克思主义关于全球化问题研究”的研究工作。此项研究再创辉煌,其最终研究成果《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与社会主义》(个人专著)和《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全球化》(合著)出版后,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励。
虽然繁重的研究工作耗神费力,但徐艳玲常常深入研究状态乐此不疲。为了做课题,她常常无暇顾及家务,甚至忘了做饭,以致于孩子常常抓住她的“一个把柄”嗔怪她:每当孩子放学回家,她还留恋在电脑前,一边打稿子一边头也不抬地对孩子说:“还剩两个字、两个字”,可事实上,所谓“两个字”却打成了几千个字。
只聆听学术的召唤,只专注事业的奋进。不虚张,不急躁,如此柔韧,如此执着,却又宁静而淡然。这,成就了她辉煌的学术成长之路,使她在短短的六年之间实现了自己人生中辉煌的三连跳:1997年她被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33岁的她再次被破格晋升为正教授。2003年,她又实现了一次跨越,被聘为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润物无声,化育桃李
  徐教授深信,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大计,师爱为本。尽管科研挑大梁,但她依然自觉地长期坚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线,将人生境界的开拓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授课始终,逐步探索出“知识、方法、境界”三位一体的授课模式。她的“食盐说”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她常常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经验与老师们分享:思想政治教育好比食盐,如果过量地洒向学生,未免太咸,学生难以下咽,甚至出现逆反心理。现在,我们把一点点食盐,有时或许就需要一点点,放入菜肴,以色、香、味、形俱佳循循善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思想政治工作的功效自在其中。
  每次上课,徐教授总是关注点燃学生心灵深处关于人生理想和人生境界的火种。她常常引用美学家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类颇有境界的共鸣之言,常常成为她授课的导语。她常说:做学问成大事者,必须有执着的精神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潜心钻研,耐住孤寂。胸中有了气象万千,才有鉴别,才有真知,才便于冲破一切迷误妄念。这样的本科生才不愧是一流的本科生,这样的研究生才能有更充足的后劲搞科研,这样的学生才有望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博士生的课堂上,徐教授经常例举马克思本人的例子,来鼓励学生追求人生高层境界。她说,马克思治学,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他考察问题,可以从最基本最原始的事物出发,却能解释人类几千年以来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面对没有经历过多少挫折的独生子女90后大学生,她以慈母唠叨般的语调开学生,自觉担当起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解除其疑惑与困惑。她曾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无论哪个学院的学生都不应该为一时找不到工作而悲观失望,不应该为失恋而丧失信心,更不应该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所困扰。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尤其不应想不开,要知道我们学科的奠基人就是一个一眼看穿几千年的历史伟人。”如此幽默和平易的亲善态度,自然为其讲解平添魅力,为学生们潜移默化间养成健康的人格品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曾有一个女生小张,因与恋爱多年的男友分手患上严重自闭症,万念俱灰之际,被徐教授在公共课课堂上关于人生境界的启发所感染,给徐教授写信表达困惑。徐教授了解体察到该女生的思想动态后,便逐渐与她接触乃至倾心交谈,并借助于十数封邮件往来,重新点燃起她对生活的勇气与信念。每当忆起徐教授对她的开导和帮助时,她总觉感激不尽,她曾有一段表白:“徐老师曾说,人生的意义是我们后天赋予的。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个人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个人努力创造新的生活。我很感激徐老师昔日对我的温暖关怀与耐心劝导,感谢她将我从思想的痛苦中引导出来,帮助我拥有今天幸福的生活”。
  无独有偶,徐教授曾悉心帮助精心指导过一个硕士生小彭,他虽已于2013年考取北京大学的博士生,但是,时至今日,对于他富于人情味的导师仍念念不忘。请看他在毕业论文致谢中的一段动情的表达: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遇到了对的人,是一种天赐的幸运。不光爱情,师生情亦是如此。在徐艳玲教授悉心指导下度过的三年研究生生活,是我生命中最值得纪念的一段快乐而充实的经历。徐教授是一位知性温柔的女性,她治学态度严谨,学术视角独特,学术见解独到,文笔亦十分优美。在学术科研上,徐老师悉心培养我科学的思维习惯,规范的论文写作,并为我提供参与各级别课题的机会。在生活中,徐老师以女性特有的细致与耐心,关心我的心理健康和为人处事,教会我正确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的挫折与不顺。
  三尺讲坛,勤心耕耘。徐教授在本科教学中探索的“知识、方法、境界”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光明日报》曾于2007年12月22日在《知识学习 人格培育——山东大学倾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介绍了她的“理论引导 材料分析 问题讨论 得到启示”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认为这是山东大学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举措。近年来,她参加录制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获教育部“精彩一门课”教学示范片在全国发行使用;她作为负责人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她作为负责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她负责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网站被评为山东大学优秀课程网站。2013年,她的论文《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思路》荣获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文一等奖,并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同年,她的《“知识•方法•境界”的教改实践探索》获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
上善若水,流水至坚
  徐教授深知女性成功之不易,还在高中时代,徐教授便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女青年成才障碍》,反映出她女性意识的最初觉醒。随着视野的不断扩大,她自强自立的信念也不断成熟,集中反映在她的诗集《流水至坚》中。流水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历代文人吟咏流水的诗词可谓灿若群星。那一江春水的至纯、至静、至柔、至美,曾让多少骚客文人为之或纵情放怀,或愁肠百结。然而这些诗歌中流水的意蕴大多止于此。殊不知流水虽至柔,如轻风拂面;流水亦至坚,可力排万钧。不说那雪地冰天,也得叹服水滴石穿。流水无形,却又千姿百态,若说源于无拘无束,不如说全仗锻造者的豪迈。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徐教授坚持“学术本位”,治学态度严谨,崇尚科学精神,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作为自己的“事业”孜孜以求,科研成果十分丰硕。目前,已出版个人专著或主编著作5部,合作、参与撰写著作10部,主持或承担国家或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编教材两部,在本学科重要期刊《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专著和论文多次获省级和国家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励,多项成果被《人民日报》(内参)“决策参考”栏目采用,或被《新华文摘》摘编,或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主流媒体转载,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关于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几点建议》被山东省委有关领导批示并给予高度评价。由于科研成果突出,2008年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多少个傍晚的流霞云霓,多少个黎明的斑斓晨曦,徐教授在默默地追求着,追求着学术上的远方之远。而在日常接触中,徐艳玲给予周围老师和学生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脉意志。她总是站在马克思专业理论学科前沿,不断从四季长青的事业之树上摘取鲜嫩的新叶,采撷娇艳的花朵。2013年于她而言异常忙碌:她带领自己的团队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工作;她作为宣讲团成员参加了省委讲师团组织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系列宣讲活动,参加了山东省宣传部、山东省社联等部门联合组织的“中国梦”和中国道路的宣讲活动;她还赴美国、印度等国和台湾地区进行访学和学术考察,利用各种国际论坛宣讲中国传统优秀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王道”外交价值观,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浮躁现象屡见不鲜的学术生态中,徐教授有着自己的坚守。她说,能够孤独是她的福分,难得寂寞是她的追求。她欣赏林则徐的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她信奉马克思的“目标始终如一”,始终把“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支柱。她说:“有这样一根支柱支撑着站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件很幸福的事。”2013年,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山东省教育厅开始组织实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十百工程”建设计划,徐艳玲教授以专家评分第一、现场答辩第一的优异成绩,当之无愧地获评“十百工程”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术带头人。
  静水至深,流水至坚。或许,她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或许,她不是一个优秀的妻子,或许她不是一个善于应酬的人,但她却的的确确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同事眼中的好榜样,出类拔萃的学术带头人——因为她将满腔的热情与毅力,都心无旁骛、义无反顾地倾注在了她挚爱的学术与广大的学生之中。
最后,我们还是摘取她的散文诗来品赏这位成功女性:“一个知识女性的一生,时刻背负着,生活与事业的重负,而她,作为美的存在,其价,何须踏寻?”

(作者 孙世明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