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海棠·有约”—— “书记院长与青年教师面对面”活动。院党委书记鞠晗主持活动,院长张士海、副院长马明冲、董沐夕以及20多位青年教师、博士后代表线上线下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的青年教师畅所欲言,先后对学校、学院的关怀与培养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科研情况,畅谈从教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所悟、所获和所感,为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建言献策。同时,围绕身份转变、学科转向、职称评定、教学情况等问题谈了自己的困惑与期望。
马明冲从人事人才政策角度,介绍了当前学校、学院人才工作最新工作要求以及相关规定。董沐夕针对青年教师们的疑惑,从青年学术论坛、学术研究方向转向、课题申报以及期刊编辑交流四个方面,对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培育政策进行了详解。
张士海在交流中指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学院和学校的发展,青年教师发展有压力,但更要有动力,要做到“专心、用心、恒心、爱心”,尽力而为,不留余力。他对青年教师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过好“教学关”,课堂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主战场”,守住课堂底线是青年教师矢志教学的第一步;二是要过好“科研关”,既要进行“有组织的科研”,也要沉下心来做好自己的科研;三是要过好“文化关”,学院文化建设至关重要,青年教师要时刻谨记“厚重朴实,明理求真”的院训,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积极为学院发展、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等发挥积极作用。
鞠晗在总结讲话中强调,青年教师比重占学院师资队伍的三分之一,是学院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强院强校的使命责任,此次座谈会的初衷,就是通过与青年教师们面对面交流,了解大家的所思所想所悟,倾听大家的心声,与青年教师共话发展。她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首先是一名思政课教师,大家要对这一身份有清醒的认知,希望青年教师,潜心教学、诲人不倦,矢志科研、一马当先,严格自律,于点滴中积累、于日常中努力,切实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最后,她鼓励青年教师要不负春光,承载历史、考虑当下、放眼未来,为学院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系统化举措不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形成了推进人才成长的强大合力。本次面对面活动的举行,对于全面了解青年教师诉求、精准施策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