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19点,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技与人文面对面工作室主办的科技与人文面对面402沙龙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419室成功举行。本次学术沙龙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家芝为大家带来以“批判性思维及其现实应用”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我院部分师生以及其他学院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本次沙龙。学术沙龙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庆霞主持。
李家芝教授首先以当下热门的新闻事件“刺死辱母案”为案例,引入本次沙龙主题,引发了与会听众的兴趣。接着,她分别围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为什么要培养和发展批判性思维,如何培养和发展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等多个方面,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在解释批判性思维的含义时,李家芝援引了美国知名学者恩尼斯的观点,认为批判性思维是针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决断而进行的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她进一步指出,批判性思维是自我指导、自我规范和自我校正的思维方式,是为自己、靠自己、对自己的反思。其次,李家芝分别从个人角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以及社会角度三个方面对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作了分析。她指出,培养良好批判性思维不仅能够使个人作出更好的选择和决策,同时也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从社会层面来看,批判性思维也是理性和民主社会建设的基础。在谈到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时,李家芝教授认为树立深思熟虑的思考态度,是培育批判性思维的开端;养成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等思维品质,是培育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学习面对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则是培育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最后,李家芝教授指出培育批判性思维应当树立理解原则和中立原则,并结合现实案例,对这两项原则作出详细论述。李家芝教授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和幽默谦和的演讲风格不时引发与会听众的精彩掌声,沙龙在现场师生们热烈的交流互动中取得了圆满成功。
科技与人文面对面系列活动至今已举办了51期。该系列活动主要有专家论坛,学术沙龙,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旨在整合全校专家资源,促进研究生科技与人文思维方式的融合,不断提高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科技与人文面对面系列活动于2014年1月开始创办,至今已有三年多时间,期间连续开展了多次各类学术活动。在学校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的指导下,科技与人文面对面工作室一直在探索思政课的延伸途径与思维方式的融合方式,寻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师生和社会人士的积极肯定与支持。
(文/延廉政 图/延廉政 责编/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