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1日,由共青团山东大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科技与人文面对面办公室联合举办的科技与人文面对面专家论坛在马克思主义学院402室成功展开。本次专家论坛的主题为“自然科学工作者与意识形态建设”,论坛邀请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汝涛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方雷担任主讲嘉宾。论坛由医学院博士生薛爱兵主持,来自文理不同学院的部分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伊始,刘汝涛教授提出问题意识是自然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起点。他认为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沿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才是科研工作者应当秉持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精神;学术水平的高低不能以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只有解决实际的问题才能对科学作出真正的贡献。其次,他指出自然辨证法思想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大有裨益,是自然科学工作者正确的思维方式。另外,刘汝涛结合自身经历和现实案例,认为我国当前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剧的困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出路,是我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和企业家面临的紧迫任务。最后,他希冀在校学子应当潜心科研,注重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真正的进步。
方雷教授首先谈到了自然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他指出,自然科学更加强调事实判断,表现为对自然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精神;而意识形态侧重于价值判断,集中表达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在二者的联系方面,他认为自然科学领域的每一次变革都能推动意识形态的发展变革,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科技革命能够颠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而意识形态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制约或促进作用,正确的意识形态能够引导自然科学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其次,方雷分别阐释了自然科学和意识形态各自不同的特点,并指出创新是自然科学和意识形态的结合点,强调了我国当前应当协调好改革发展稳定与创新之间的辨证关系。在谈到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时,方雷认为问题意识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应当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问题意识。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刘教授就科技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同现场听众展开热切交流;方教授则深刻回答了学生提出的物质进步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这一现实问题。两位学者就本次论坛的主题频繁互动,各自分别从专业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读,其幽默风趣的讲解风格和虚怀若谷的治学态度赢得了与会听众热烈的掌声。论坛在现场气氛高涨的学术探讨中取得圆满成功。
科技与人文面对面系列活动至今已举行了45期。该系列活动主要有专家论坛、学术沙龙、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旨在整合全校专家资源,促进研究生科技与人文思维方式的融合,不断提高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开办至今近三年,在学校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的指导下,科技与人文面对面工作室一直在探索思政课的延伸途径与思维方式的融合方式,寻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举办的一系列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师生和社会人士的积极肯定与支持。
(文/延廉政 图/延廉政 责编/方雷)